《不能返鄉的思思念念,no. 15老派少女的購物哲學》
已經兩年沒有回台灣,家裡收到一封被除籍的信件,心裡有點空。就像連續取消兩年的所有計畫,往來跟航空公司的退票討價還價,滿到不知道何時可以用的里程,未知是常態。
於是在書裡尋找熟悉的味道,接承著張大春老台北的情緒,我想像作者一樣,走一趟老派少女的購物路線。
我愛路邊攤的裊裊升起的煙霧,冒著汗也要去吃的即食美味,作者跟外公去麵攤吃麵的小菜全上,我們家吃米粉湯也是同樣的豪氣,小菜點滿點足是王道。
煲粥這件事也是我思鄉的食物,從白粥熬法到配料準備,ㄧ鍋白粥是暖心暖胃,存在我的異鄉生活裡,總是把剩飯冰凍起來,為了某一天的早餐中式胃而準備。
我不愛古早味點心,但想當個老派的少女,決定回台灣一定要每個買來吃看看。土豆糖、芝麻糖、桂花條糕、椒鹽桃片、玫瑰酥糖、鹹梅糕、金錢龜和綠豆糕,勾起你回憶的有哪幾樣?
作者懷念跟媽媽做菜身影的篇章,五味雜陳。於是我們在長長暑假,料理在母女間傳承,小孩愛西式料理,也在煮了兩個禮拜後,體恤我們家二老的中式胃,主動詢問我一邊口述她們一邊實作,開始手切五花肉,炒著泡過水的香菇蝦米,將米粉拌上醬油調色,滷肉飯、炒米粉和油飯上桌,這些食物的味道藏在時間的皺摺裡,想要瞞過時間的流逝,會變成什麼滋味,期待著。